“互联网+”养老服务是近些年出现的新事物。作为养老服务业的一种升级业态,“互联网+”养老服务既可以是通过对传统养老服务业的升级改造而形成新的“互联网+”养老服务业,也可以是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展养老服务,还可以是互联网运营机构运用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开展养老服务。“互联网 +”养老服务是对传统养老服务的超越。
互联网+”养老服务
“互联网+”养老服务是近些年出现的新事物。作为养老服务业的一种升级业态,“互联网+”养老服务既可以是通过对传统养老服务业的升级改造而形成新的“互联网+”养老服务业,也可以是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展养老服务,还可以是互联网运营机构运用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开展养老服务。“互联网 +”养老服务是对传统养老服务的超越。
什么是“互联网+”养老服务
目前,国内学界对“互联网+”养老的界定还没有达成共识,所看待的各有侧重,角度不完全相同,却有几点是相通的:
第一,“互联网 +”养老或养老服务,并不是“互联网”和“养老”两者之间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推动养老服务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水平,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养老服务发展新形态。
第二,“互联网 +”养老服务是互联网机构主动参与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业界主动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升级改造传统养老服务业而出现的新事物,因而,要发挥互联网机构和养老服务业界“两个积极性”。
第三,“互联网 +”养老作为养老服务发展的一种升级业态,既可以是通过对传统养老服务业的升级改造而形成的新的“互联网 +”养老服务升级版,也可以是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用“互联网 +”技术手段开展养老服务,还可以是互联网运营机构运用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开展养老服务。因而,互联网运用于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具体路径是多种多样的。
第四,“互联网 +”养老服务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中的运用是有差异的。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一方面是开发和运用智能硬件,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重点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务预约、物品代购等服务,开发更加多元、精准的私人订制服务;另一方面则是推进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化产品、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健康养老移动应用软件(APP)等方面的设计和开发,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重点是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机构养老服务方面,主要是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水平。
第五,从国家层面看,推进“互联网 +”养老服务,要“打通养老服务信息共享渠道,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障等信息资源对接,促进养老服务公共信息资源向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开放,”a“加快建设国家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信息资源对接。”
“互联网 +”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
互联网运用于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具体路径是多种多样的。“互联网 +”养老服务并不能取代传统的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主要是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对其整合、改造升级。“互联网 +”对传统养老服务业改造升级的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
1.“互联网 +”社区养老服务
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整合社区内各种养老服务资源,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全天候的养老服务。许多城市进行的智慧养老社区或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区建设试点就属于这一类型。“互联网 +”社区养老服务的重点,是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厦门市市民养老服务中心从一成立,就定位于“互联网+养老”新模式,试图打造一座覆盖厦门全市的“没有围墙的智慧养老院”。其主要做法,一是搭建厦门市养老信息化平台,建立全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大数据库,整合全市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形成全市养老服务供应网络体系;二是推出具备一键呼救功能,全天24小时提供不间断呼叫服务的养老服务专用号;三是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站,打造线上线下互联互动的养老“O2O”新模式,使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真正落地。养老信息化平台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有效对接后,可以将信息化养老落地社区,为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更精准的服务,解决线上与线下脱节,社区养老资源不足,服务不及时、不到位、不专业等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了社区居家养老的质量。
2.“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
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数据,以及智能化产品、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健康养老移动应用软件等技术手段,把居家老人的健康数据及地理位置等信息实时上传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政府、医院及其他社会养老机构的数据融合,实现24小时远程全方位监控。老人也可以通过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选择日常购物、预约看病、家政上门等服务。
乌镇在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建成的“乌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技术,开创了“线上+线下”的居家养老新模式。线上平台,即使用日立老年服务交互系统,在老人家中安装“智能居家照护”“远程健康照护”“SOS呼叫跌倒与报警定位”等设备,利用阿里云服务器、手机APP、微信等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线下平台是乌镇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心通过评估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与情绪状况、家庭生活状态、社会交往情况等方面把服务分为7个等级。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订制服务套餐,满足个性化的生活照护需求。在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乌镇这种养老模式进而发展为“乌镇智慧养老2+2新模式”。新模式通过线上的乌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和线下的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健康档案为核心,利用自动检测终端、健康管理APP、物联网智能居家设备,对老年人进行持续健康状况跟踪,并记录进个人电子健康档案。
3.“互联网+”机构养老服务
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对传统的养老机构进行改造,实现机构养老的转型升级。目前,一些规模稍大的养老机构都在开展智能化养老服务。“互联网+”机构养老服务,主要是养老服务机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以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水平。
贵阳市曜阳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利用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建设大数据基地、推进大数据应用所提供的机遇,在老年公寓率先搭建了覆盖全国的医养平台——“元气医养”。这一平台整合全国800余家养老服务机构、医疗机构、家政机构、旅行目的地等资源,通过线上订单线下体验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健康管理、教育培训、精神慰藉、旅居服务等方面的养老服务,覆盖到老年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有效解决了老人居家养老无人陪伴、机构养老医疗差、看病难等问题。
4.互联网养老院
互联网养老院也被称为智慧养老院、虚拟养老院、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这一模式是通过构建互联网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居家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与社区、医疗、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志愿服务组织等养老服务供给的无缝衔接,促进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深度融合发展。通过互联网,可以把千千万万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医院、社区、社会组织,以及政府的养老服务供给,同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有效地对接起来,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在全国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实现24小时安全自动值守,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改善服务体验”。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领军者微医集团,利用各自优势,联合成立的曜阳互联网养老院,就属于互联网养老院这一类型。与国内同类平台相比,曜阳互联网养老院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一是医疗优势。曜阳互联网养老院依托于微医集团的互联网医疗资源优势,包括全国1900家重点医院,6700位学科带头人,20万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师资源,以及远程心电、远程监护等多种专业医疗线上服务中心。二是健康管理优势。曜阳互联网养老院采用健康助理(管家)和责任医生负责制,以能够实现健康管理为核心、用信息化手段、全程连续地为老人提供服务为目标,彻底改变了传统医疗和养老服务管理过程中健康档案片段化的手工操作模式。三是规模优势。曜阳互联网养老院拥有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曜阳养老联盟旗下5000家养老机构的资源,为精准匹配旅居养老、集中采购等服务内容提供规模保障。
“互联网+”养老服务的优势
互联网+”运用于养老服务,对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可以产生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首先,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尤其是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养老服务资源,可以弥补单一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资源存在的不足,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充分的选择,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其次,“互联网+”运用于养老服务,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反馈和监督机制。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社会,借助于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其他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养老服务供给方、养老服务直接提供方、老人及家属的无缝对接,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到老人及家属对服务的评价和反馈,从而补短板、强弱项,改进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使老人获得的服务更加低价、高效、优质。
最后,“互联网+”运用于养老服务,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一方面,通过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真正实现养老服务供需信息的有效对接和相互匹配,养老机构和企业、社区、社会服务组织可以准确地定向服务老人,老人也可以准确地定向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养老服务,从而大大地减少了中间环节,及时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可以有效地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的管理效率。借助于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可以大幅度节省信息处理的时间,减少过多的管理环节,从而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率。
“互联网 +”养老服务是对传统养老服务的超越。目前,我国“互联网 +”养老服务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促进“互联网 +”养老服务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信息平台建设、互联网技术、服务和产品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互联网知识的普及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一)发展“互联网 +”养老服务要坚持以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养老服务领域的直接表现,就是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养老服务,特别是“互联网 +”养老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不能简单的以供给引导需求,不能是社会能提供哪些“互联网 +”养老服务,老年人就被动接受哪些服务。目前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老年人的“互联网 +”养老服务需求没有相应的供给,社会能够提供的“互联网 +”养老服务供给却不一定有需求。因此,发展“互联网 +”养老服务,首先要着力解决需求与供给的脱节问题。发展“互联网 +”养老服务,不仅要考虑到满足老年人“大众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也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小众化”的需求,充分做到有需求有供给,供需相匹配,以满足老年人对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
(二)加强“互联网 +”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互联网 +”养老服务,并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的深度融合,把互联网技术手段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有机结合,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和手段,打造出养老服务新业态。在这其中,关键的一环是“互联网 +”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目前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各个平台独立运行,服务的范围或对象局限于特定区域或特定机构、特定人群,相互之间互不兼容,且基本上没有留相互联接的接口。这同“互联网 +”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本源特征即互联、开放、共享是相悖离的。二是虽然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企业都可以依托“互联网 +”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展养老服务,但“互联网 +”养老服务应该有大致相同的运营程序和方式、服务规范和标准。目前,“互联网 +”养老服务的规范和标准制定明显滞后,甚至还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这是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必须要解决好的两大现实问题。
(三)重视“互联网 +”养老服务技术、服务和产品创新
推动“互联网 +”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是“互联网 +”养老服务技术供给,要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企业和机构的积极性,开发和创新“互联网 +”养老服务技术方案、软件和平台;二是“互联网 +”养老服务智能产品供给,要加快技术创新,研发生产具有更强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操作便利的健康监测、呼叫报警、多功能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三是“互联网 +”养老服务供给,重点是要适应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培育和整合养老服务供给商或加盟商,方便可及地为老年人提供包括上门服务在内的全方位养老服务。
(四)加强“互联网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互联网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既包括“互联网 +”养老服务技术、平台、产品开发和创新的人才队伍,更包括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提供商中运用“互联网 +”养老服务技术、平台和产品的专业人才。从总体上看,我国不缺乏前一类人才,缺的主要是后一类人才。目前,多数养老机构并没有开展“互联网 +”养老服务,原因是多方面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的缺乏正是许多养老机构开展“互联网 +”养老服务的瓶颈。没有专门的人才和没有技术,成为了许多养老机构开展“互联网 +”养老服务的现实障碍。在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及其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养老机构“互联网 +”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五)做好互联网应用技术和基本知识的普及
既要加强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互联网 +”养老服务应用技术及其知识的普及,也要加强对老年人的“互联网 +”养老服务应用技术及其知识的普及,这一方面尤其重要,但往往被忽视。目前,老年人对“互联网 +”养老服务的需求初步得到了激发,这种需求会越来越旺盛。但是,老年人对互联网的使用率仍然不高。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老年人对“互联网 +”养老服务的认知度不高,甚至存在排斥感,许多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利用互联网上的养老服务信息。因而,必须重视和加强老年人“互联网 +”养老服务应用技术和基本知识的普及,提高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及智能养老产品的基本能力。
来源:青连斌:《“互联网+”养老服务:主要模式、核心优势与发展思路》